新能源車核心零部件:放手勝過庇護
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終版本刪掉了有關“中方必須控股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合資公司”的消息一經爆出,立即遭遇了一邊倒的反對聲。這些人士擔心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遭受重創。更有人聲稱,此舉是以散失核心技術競爭力為代價,換來市場的虛假繁榮。因為之前有行業人士透露,《規劃》之所以刪掉了以上可能引發技術轉讓擔憂的內容與外國政府和跨國汽車公司的高度關注不無關聯。在此之前曾有多家跨國汽車公司表示“考慮到中國不會降低技術轉讓的要求,該公司有可能放棄在中國市場銷售混合動力轎車”。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一樣,放手勝過庇護。中國汽車界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將是中國汽車業絕處逢生的好機會,信心滿滿表示有核心技術的優勢。不過,事實并非如此樂觀。在一個跨國豪華品牌新能源車在國內路試研討會上,一位國內新能源領域的專家表示,“中國的確在新能源車的電池技術方面達到與世界同步的先進水平,但是新能源汽車是個系統工程,除了電池在驅動系統、控制系統等等相關方面,中國與世界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
不再保護,放開股比。未來的中國汽車,允許外方控股或者外方獨資,又或者中資、中外合資等多種形式的存在。合資企業中各種股比并存。只要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存在,即合理。